乌梅酸添加剂
   
   主要成分:乌梅酸、有机酸、中药提取物等成分
    性    状: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有细小颗粒,有轻微的刺激性气味。
    适 应 症:乌梅酸添加剂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家禽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畜禽的采食量,蛋鸡可以提高产蛋性能, 延长产蛋高峰,改善蛋的颜色和品质,添加在猪饲料中。可以提高猪生产性能,提高仔猪成活率,降低猪腹泻发生率。
    用法用量:每吨饲料加入本品200克,连用25--50天,长期添加效果更佳。
   规    格: 25公斤每袋、1公斤每袋
   保 证 期 : 12个月
乌梅黄酮添加剂在提高畜禽生长性能中的作用
  研究的目标
    本项新课题涉及乌梅酸的新用途,具体涉及乌梅酸在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方面的应用,特别是提高家禽产蛋性能,降低死亡和淘汰数量,以及减少仔猪腹泻,促进断奶仔猪增重速度等生产性能的作用。
研究的背景
    乌梅酸是一种酚酸类化合物,体内、外实验表明:具有抗肿瘤、抗菌、消炎作用和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广泛用于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医药工业、美容、农药、有机合成等领域,具有很好的保香作用,通常作为配香原料,可使主香料的香气更加清香逸发。乌梅酸的毒性很低,大鼠、小鼠和豚鼠的LD50均大于5000mg/kg,大鼠长期服用对肝功能无影响,无胚胎毒性, 但有增加胆汁分泌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畜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家禽年存栏数量达到144亿只,生猪存栏数量近5亿头,牛的存栏数超过1.3亿头,生产的规模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畜禽产品的发展面临着国内消费市场和国际贸易双重的压力和挑战,加强优质化已成为当务之急。筛选提取有效抗病促生长添加剂,有利于动物疾病的有效防治。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动物产品的需求从数量逐步向质量转变。动物产品的品质要求不仅包含产品本身的高品质、无药物残留,同时包括动物养殖过程对环境的安全和谐。在目前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动物产品药残、污染环境和破坏生物种群安全等严重问题的条件下,新型抗病促生长药物添加剂开发可以有利于获得绿色动物产品,有利于保护养殖环境。乌梅酸作为动物添加剂主要具有安全性高等特点。
研究内容
    研究目的是提供乌梅酸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的新用途。
    本次试验验证乌梅酸添加剂在提高畜禽生长性能方面的应用。
    所述畜禽为鸡和猪。
    所述鸡为蛋种鸡。
    所述乌梅酸添加剂为以乌梅酸与几种辅料组成的合剂,需放到饲料中给药。
本项试验提供乌梅酸添加剂具有以下优点:
  1、乌梅酸添加剂,可提高种鸡生产性能,提高其产蛋性能、降低死亡、淘汰率,提高种蛋的合格率。
  2、乌梅酸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以200克/吨,连续添加25天后对仔猪无不良反应,相反,还可以提高仔猪生产性能, 提高仔猪成活率,降低仔猪腹泻发生率。
  实验例1:乌梅酸添加剂对种鸡生产性能影响试验
  实验目的:评价乌梅酸添加对蛋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试验动物:种鸡,398只,170日龄的农大褐三号种鸡,全部为母鸡。试验地点为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场涿州种鸡场。种鸡饲料由种鸡场饲料厂提供。试验时间为共40天。
  1.1.2 试验药物:
  乌梅酸添加剂,购北京中农康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批号为20100820,含量为78.5%;
  黄芪多糖粉,购自北京生泰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00605;
  SS琼脂购自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试验方法
  2.1分组和添加剂量  398只农大三号褐种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黄芪多糖对照组、乌梅酸添加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具体分组及给药剂量、方式见表1所示。将各种药物按一定分量混入鸡饲料中进行混饲,连续添加30天。分别在试验前和给药后30天,测定产蛋相关性能。
表1:试验分组
| 分 组 | 只数 | 给药剂量(g/吨饲料) | 给药次数(次/天) | 给药方式 | 
| 乌梅酸添加剂高剂量 | 70 | 200 | 1 | 混饲 | 
| 乌梅酸添加中剂量 | 70 | 100 | 1 | 混饲 | 
| 乌梅酸添加剂酸低剂量 | 80 | 50 | 1 | 混饲 | 
| 黄芪多糖对照组 | 78 | 125 | 1 | 混饲 | 
| 空白对照组 | 100 | 0 | 0 | - | 
 
  2.2测定指标
  鸡生产性能指标观察:测定种鸡的产蛋率、合格种蛋数、死淘率、腹泻指数、相对增重率、全期采食饲料量和体重。
  1)产蛋率:根据试验前后所产蛋数和种鸡数,计算平均产蛋率和相对产蛋率,其中产蛋增加率的公式为:产蛋增加率=给药后平均产蛋率-给药前平均产蛋率(见表10)
  2)合格种蛋率:根据试验前后产合格蛋数和种蛋数,计算合格种蛋率。
  3)死淘率:根据试验前后各组鸡只死亡数,计算死淘率,其中死淘率的公式为:死淘率=给药后各组累计死亡淘汰数量/试验初期鸡只数量×100%。
  4)腹泻指数:试验开始和试验结束每组分别取30个鸡粪便样本,测定鸡粪便成型度,其中鸡粪指数为:鸡腹泻指数=稀粪数量/观察只数。
  5)相对增重率:根据试验前后每组随即取10只鸡称重,计算平均增重和相对增重率,其中相对增重率的公式为:相对增重率=各组平均体重变化/对照组平均体重变化×100%。
  6)全期采食饲料量:每天任鸡自由采食,根据试验前后各组消耗的总的饲料情况计算全期采食量。
  2.3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试验数据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和SPSS13.0单因子一维方差分析。差异显著用P<0.05,差异极显著为P<0.01。
  3、结果
  3.1乌梅酸添加剂添加对种鸡产蛋的影响:见表2 
  表2结果显示:连续添加30天后,乌梅酸添加剂高、中、低三个剂量组产蛋增加率分别为12.6%、10.5%和5.5%,黄芪多糖对照组增加率为3.4%。统计学分析显示乌梅酸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黄芪多糖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低剂量组与黄芪多糖相比,差异不明显。
表2:给药前后产蛋率测定
| 分组 |                给药后产蛋性能 | 
| 数量 | 给药后产蛋率% | 产蛋增加率% | 
| 乌梅酸添加剂高剂量 | 70 | 90.2 | 12.6 a | 
| 乌梅酸添加剂中剂量 | 70 | 88.6 | 10.5 a | 
| 乌梅酸低添加剂剂量 | 80 | 84.5 | 5.5 b | 
| 黄芪多糖对照组 | 78  | 77.5  | 3.4 b | 
| 空白对照组 | 100 | 80.7 | 1.5 c | 
 
  注:同一列中a-b,b-c P<0.05, a-cP<0.01
  3.2乌梅酸添加剂添加对种鸡种蛋合格率和死淘率的影响:
  表3结果显示:乌梅酸添加剂高、中、低剂量组种蛋合格率分别为97.2%、95.7%和93.1%,黄芪多糖对照组为90.5%。就临床性能而言,乌梅酸添加剂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显著性高于黄芪多糖对照组(P<0.05),但与乌梅酸添加剂低剂量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在死亡和淘汰率方面,乌梅酸添加剂三组分别为0.0、0.1%、0.2%和,显著性低于黄芪多糖对照组(1.9%),极显著性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
表3:给药前后种蛋合格率测定结果
| 分组 | 给药后种蛋性能 | 
| 数量 | 种蛋合格率% | 死淘率% | 
| 乌梅酸添加剂高剂量 | 70 | 97.2 a | 0.0 a | 
| 乌梅酸添加剂中剂量 | 70 | 95.7 a | 0.1 a | 
| 乌梅酸添剂低剂量 | 80 | 93.1 a | 0.2a | 
| 黄芪多糖对照组 | 78  | 90.5 b  | 1.9 b | 
| 空白对照组 | 100 | 89.7 c | 2.9 c | 
 
  注:同一列中a-b,b-c P<0.05, a-cP<0.01
  3.3乌梅酸添加剂对种鸡采食量的影响:
  表4结果显示:乌梅酸添加剂高、中、低剂量组相对增重率分别为105.9%、83%和87.8%,黄芪多糖对照组为79.5%,乌梅酸添加剂高剂量组显著性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黄芪多糖组,但中剂量和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4:给药前后种鸡体重测定结果
| 分组 | 给药后体重变化 | 
| 数量 | 平均增重(g) | 相对增重率% | 
| 乌梅酸添加剂高剂量 | 70 | 330.5 | 105.9 a | 
| 乌梅酸添加剂中剂量 | 70 | 295.0 | 83.0 b | 
| 乌梅酸添加剂低剂量 | 80 | 273.9 | 87.8 b | 
| 黄芪多糖 | 78 | 248.2 | 79.5 c | 
| 空白对照组 | 100 | 312.0 | 100.0 | 
 
  注:同一列中a-b,b-c P<0.05, a-cP<0.01
  结论
  乌梅酸本身就是一种香料,具有很好的保香作用,添加饲料后适口性较好,促进了鸡的采食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种鸡生产性能,乌梅酸添加剂在每吨饲料添加200g,连续添加30天后可以提高产蛋性能、降低死亡、淘汰率,提高种蛋的合格率。
  实验例2:乌梅酸添加剂在种鸡饲料中最大无毒剂量试验
  实验目的:评价乌梅酸添加剂对蛋种鸡最大无毒剂量和最佳应用剂量。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试验动物:种鸡,105只,310日龄的罗曼父母代蛋鸡,全部为母鸡。种鸡饲料由种鸡场饲料厂提供。试验时间为共15天。
  1.1.2 试验药物:乌梅酸添加剂,购自北京中农康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批号为20100820,含量为78.5%;
  1.1.3 饲料: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参照德国罗曼褐父母代种鸡饲的营养需要设计,即代谢能为10.8MJ/kg、粗蛋白18.4%、赖氨酸为0.86%、蛋氨酸为0.457%、蛋氨酸+胱氨酸为0.781%、Ca 3.19%、P为0.547%。
  2、试验方法
  2.1试验分组:将种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鸡。6个处理组添加乌梅酸添加剂的量分别为50克、100克、200克、400克、800克和1000克/吨。当最大剂量组的试验鸡出现不良反应时,结束本试验;或最大剂量组经一定时间饲喂无不良反应时,结束本试验。根据本实验结果,确定乌梅酸添加剂在蛋鸡日粮中的添加量上限。连续添加30天。
  2.2饲养管理:试验鸡饲养于上、中、下三层阶梯式排列的金属笼内,每笼3只鸡,按罗曼褐父母代种鸡的日常管理程序进行。鸡舍内采用纵向通风、白炽灯照明、自由采食与饮水,每天人工加料两次,分别在上午8:30和下午14:00,每天人工捡蛋二次。
  2.3测定指标
  生产性能指标:每天观察鸡的采食情况和精神状态,记录总产蛋个数、不合格蛋数(破、畸、碎、软、无壳蛋)及死淘鸡数。
  1)产蛋量(kg / 组):各组每天产蛋的总重,捡蛋后用电子称称量。
  2)日采食量(kg / 组):每天采食的总量,用电子称称量。
  3)日破蛋量(kg / 组): 不合格蛋的重量,用电子称称量。
  4)平均蛋重(g / 枚):采集的每个鸡蛋分别用电子天平称重,最后取平均数。
  5)日产蛋率(%)= 各重复组每天的产蛋数÷存栏母鸡数×100%
  6)蛋壳强度(kg/cm2):用EGG MULTI-TESTER(EMT-500)测定。
  7)蛋黄颜色:使用EGG MULTI-TESTER(EMT-500)测定。
  2.4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试验数据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和SPSS13.0单因子一维方差分析。差异显著用P<0.05,差异极显著为P<0.01。
  3、试验结果
  3.1 不同剂量乌梅酸添加对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本次观察期内添加乌梅酸的各组试验鸡在试验期内均未出现淘汰、死亡。
表5:不同剂量添加后乌梅酸添加剂对种鸡生产性能影响
| 组别 | 添加量g/吨 | 日产蛋率(%) | 日产蛋量(kg / 组) | 日采食量(kg / 组) | 
| Ⅰ组 | 50 | 50.30±1.10a | 0.52±0.02 a | 1.98±0.082 a | 
| Ⅱ组 | 100 | 68.25±3.09b | 0.65±0.01 b | 2.21±0.15 b  | 
| Ⅲ组 | 200 | 70.12±3.15b | 0.69±0.04 b | 2.32±0.22 b | 
| Ⅳ组 | 400 | 65.60±4.12b | 0.61±0.02 b | 2.11±0.33 b | 
| Ⅴ组 | 800 | 52.10±3.30 a | 0.51±0.04 a | 2.05±0.31 a | 
| Ⅵ组 | 1000 | 45.58±3.20 c | 0.43±0.03d | 1.73±0.41 c | 
| 空白对照组 | --- | 52.19±1.02a | 0.50±0.01 a | 1.87±0.06 c | 
 
  注:同一列中a-b,b-c P<0.05, a-cP<0.01
  表5结果显示,在种鸡日粮中逐渐增加乌梅酸添加剂的剂量达到800g/吨,显著降低了日产蛋率、日产蛋量和日采食量(p<0.05)。相反,添加100g或200g/吨,种鸡的日产蛋量、产蛋率和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如果与50g和1000g组相比,其产蛋率、采食量和产蛋量显著性增加(p<0.01)。
  3.2乌梅酸添加剂对种鸡蛋品质影响
表6:不同剂量的乌梅酸添加剂对种蛋品质的影响
| 组别 | 添加量g/吨 | 蛋壳强度(kg/cm2) | 蛋黄颜色 | 平均蛋重(g/枚) | 
| Ⅰ组 | 50 | 3.11±0.28 a | 5.30±0.24 a | 61.27±1.35 a | 
| Ⅱ组 | 100 | 3.42±0.18 b | 6.20±0.26 b | 64.73±1.71 a | 
| Ⅲ组 | 200 | 3.82±0.15 c | 7.45±0.21 c | 65.21±1.12 b | 
| Ⅳ组 | 400 | 3.88±0.21 c | 7.53±0.25 c | 63.75±1.29 b | 
| Ⅴ组 | 800 | 3.30±0.25 b | 6.91±0.15 c | 62.40±1.34 a | 
| Ⅵ组 | 1000 | 2.81±0.15 a | 6.13±0.31 b | 60.13±2.14 a | 
| 空白对照组 | --- | 3.21±0.18 a | 5.50±0.27 a | 61.27±1.35 a | 
 
  注:同一列中a-b,b-c P<0.05, a-cP<0.01
  表6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乌梅酸添加剂对于蛋的品质影响不同,50-400g/吨蛋壳强度逐渐增加,尤其以400g/吨时添加剂量蛋壳强度达到最高值(3.88 kg/cm2),其中200-400g/吨剂量组显著高于50g/吨和1000g/吨组(P<0.05),也显著性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
  在蛋黄颜色方面,200-400g/吨组蛋黄颜色显著性优于其它乌梅酸添加剂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蛋黄颜色沉积也达到最大值(7.45)。在平均蛋重测定方面,50-800g/吨组与50g/吨、1000g/吨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和讨论:
  种鸡饲料中添加乌梅酸添加剂后,未发现50-1000g/吨对种鸡死亡和淘汰有影响,但剂量增加到800-1000g/吨对种鸡的生产性能有影响,主要影响种鸡的产蛋率、产蛋量和日采食量。同时,发现乌梅酸添加剂在200-400g/吨有利于提高蛋的品质,包括蛋壳轻度、蛋黄颜色和平均蛋重。因此,乌梅酸添加剂推荐最佳剂量为200g/吨。
  实验例3:乌梅酸添加剂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实验目的:评价乌梅酸添加剂提高仔猪生产性能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共选择窝别、胎次接近的40窝健康的杜×长×大(杜乐克×长白×大白)断奶仔猪,每窝栏约20头猪,平均体重约8 kg。
  1.2试验药物:乌梅酸添加剂,购自北京中农康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批号为20100820,含量为78.5%;
  1.3 动物饲料:仔猪饲料由北京大兴某种猪场自行生产,未含任何抗菌素成分,基础日粮的配制见表7。
  1.4 实验分组和日粮 
  根据试验猪体重及性别,按随机区组设计原则分为5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个栏,每栏20头猪(见表8)。药物添加组分为:50g/吨、100g/吨、200g/吨、400g/吨和800g/吨。对照组使用猪场自用饲料,不添加任何其他药物。
表7:乳猪基础日粮配方
| 成分 | 比例,% | 营养素 | 含量(计算值) | 
| 玉米 | 55.8 | 消化能,Kcal/kg | 3400.0 | 
| 豆粕 | 15.0 | 粗蛋白质,% | 20.0 | 
| 膨化大豆 | 10.0 | 总赖氨酸,% | 1.4 | 
| 鱼粉 | 4.0 | 钙,% | 0.9 | 
| 乳清粉 | 10.0 | 总磷,% | 0.7 | 
| 大豆油 | 1.5 |   |   | 
| 酸化剂 | 0.2 |   |   | 
| 食盐 | 0.3 |   |   | 
| 石粉 | 0.9 |   |   | 
| 磷酸氢钙 | 1.3 |   |   | 
| 1%预混料 | 1.0 |   |   | 
  每千克预混料中含有:铜23 g,铁7.5 g,锌7.5 g,锰1.0 g,碘,48 mg,硒50 mg,维生素A 900000 IU,维生素D3 250000 IU,维生素E 2000 IU,维生素K3 300 mg;维生素B1 150 mg,维生素B2 400 mg,维生素B6 300 mg,维生素B12 1.2 mg;烟酸3000 mg,泛酸1500 mg,叶酸75 mg,生物素5 mg,氯化胆碱50000 mg。猪场自用料含有国家允许使用的15%金霉素400g/吨。
表8:不同试验分组和药物添加
| 处理组 | 剂量 g/吨 | 数量 | 给药途径 | 
| 试验1组 | 50 | 40 | 混饲 | 
| 试验2组 | 100 | 40 | 混饲 | 
| 试验3组 | 200 | 40 | 混饲 | 
| 试验4组 | 400 | 40 | 混饲 | 
| 试验5组 | 800 | 40 | 混饲 | 
| 对照组 | 400g/吨金霉素 |      40 | 混饲 | 
 
  1.5 饲养管理
  保育前一周为预试期,乳猪28日龄断奶后转入保育舍,试验期进行25天。试验猪自由采食和饮水,饲料为粉料,按照养殖场常规管理进行。每天观察猪群采食情况、健康状况。观察猪群毛皮及长势(毛长短、皮光亮程度)、粪便形状、颜色及硬度。试验期初期、末期称重、计算耗料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料肉比。
  2、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1.0的单因子ANOVA分析及Duncan’s多重比较。
  3、结果与讨论
  3.1乌梅酸添加剂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9
表9:不同试验分组和药物添加
| 处理组 | 初始平均重(kg) | 期末平均重(kg) | 全期耗料量(kg) | 平均日增重(kg) | 平均日采食量(kg) | 
| 试验1组 | 10.7 | 22.10 a | 350 | 0.45 a | 14.0 a | 
| 试验2组 | 10.3 | 25.18 b | 367.5 | 0.59 b | 14.2 a | 
| 试验3组 | 10.9 | 25.76 b | 372.8 | 0.59 b | 14.9 b | 
| 试验4组 | 10.8 | 25.10 b | 390.5 | 0.57 b | 15.6 c | 
| 试验5组 | 10.7 | 24.60 a | 357.1 | 0.53 b | 14.3 a | 
| 对照组 | 10.7 | 20.62 c | 332.5 | 0.39 c | 13.3 c | 
 
  注:同一列中a-b,b-c P<0.05, a-cP<0.01
  表9结果显示:结果显示添加乌梅酸添加剂不同剂量后,仔猪平均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出现不同结果。50g/吨、100g/吨、200g/吨、400g/吨和800g/吨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45、0.59、0.59、0.57和0.53kg/天,对照组为0.39kg/天,经统计学分析,乌梅酸添加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400g/吨和800g/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在平均日采食量上,乌梅酸添加剂50-800g/吨分别为14.0、14.2、14.9、15.6和14.3kg/天,且在50-400g/吨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模式,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
  3.2乌梅酸添加剂添加对仔猪成活率和腹泻指数的影响:见表10
表10:不同试验分组和药物添加
| 处理组 | 成活数量 | 成活率% | 腹泻数 | 腹泻% | 
| 试验1组 | 38 | 95.0 a | 3 | 7.50 a | 
| 试验2组 | 38 | 95.0 a | 2 | 5.0 a | 
| 试验3组 | 39 | 97.5 a | 1 | 2.5 b | 
| 试验4组 | 40 | 100.0 b | 1 | 2.5 b | 
| 试验5组 | 39 | 97.5 a | 1 | 2.5 b | 
| 对照组 | 36 | 90.0 a | 6 | 15.0 c | 
 
  注:同一列中a-b,b-c P<0.05, a-cP<0.01
  表10结果显示:乌梅酸添加剂按50g/吨、100g/吨、200g/吨、400g/吨和800g/吨添加后仔猪成活率分别为95.0%、95.0%、97.5%、100.0%和97.5%,空白对照组为90.0%。此外,仔猪腹泻指数而言,以上各个剂量组腹泻指数分别为7.5%、5.0%、2.5%、2.5%和2.5%,结果显示每吨饲料中添加200g,控制仔猪腹泻效果较好。
  4、小结:乌梅酸添加剂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以200克/吨连续添加25天后对仔猪无不良反应。相反可以提高仔猪生产性能,提高仔猪成活率,降低仔猪腹泻发生率。
   综上所述,乌梅酸添加剂分别添加种鸡、仔猪饲料中,可以通过发挥香味诱食剂作用,提高畜禽采食量,提高产蛋性能和仔猪生产性能。